指尖上的非遗——面塑技艺

指尖上的非遗——面塑技艺

一、课程目标

本课《指尖上的非遗——面塑技艺》,内容主要围绕面塑技艺,并结合柳州博物馆展品,使学生通过这节课能掌握面塑技艺发展历史、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并对广西壮族传统戏剧师公戏有所了解,达到延伸扩展学生在学校外的文化知识,宣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提升学生民族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1. 了解捏面人技艺的历史。

2. 了解傩戏面具的文化价值。

3. 能掌握捏面人技艺的文化内涵。

二、课程实施过程及方法

(一)课堂教学

播放视频,引入课题,由研学社教老师科普面塑技艺和师公傩戏的基本知识。

)走进柳州博物馆历史展厅

1.研学开展前准备。学生根据社教老师安排进行分组,由研学社教老师科普博物馆的研学小贴士,认识博物馆里的安全标识,了解博物馆的参观规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讲解员带领,对历史展厅进行初步探究完成研学单的内容 

)师生互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带领下,听老师生动介绍师公傩戏的历史和特点。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观察展厅各类师公傩面具,学生在观察中通过老师的提问,加深对师公文化发生发展变化的理解。

)观察学习

学生通过老师启发,经过观察、独立思考和与组员的讨论后,认真完成研学手册内容,思考不同时期的古人类是如何生存的。

)成果展示及分享

学生完成研学手册内容后,由老师挑选部分学生上台简要分享今日所学知识,并根据老师提示,在白板上通过绘制简易画或板书的形式,完成今日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完成后,给予同学们相应奖励或颁发证书。

三、反馈与思考

非遗技艺——面塑广西民族特色的师公戏是我们民间艺术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继续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它们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们都领略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