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夜,驻守于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军第29军严厉拒绝日军进入宛平城搜查所谓“失踪”士兵的要求。次日清晨,日军突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这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作为华北地区最后一道防线,中国军第29军司令部向驻守官兵下达“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的命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战时的老柳州
八十三年前,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危亡的战争,将柳州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柳州博物馆集中收录与全面抗战有关的书画和柳州境域内老照片,以珍贵的文物藏品和鲜活的照片再现那段充满硝烟和抗战时代。
▲邓俊群 《骨傲冰霜号国花》 柳州博物馆藏
柳州画家邓俊群听闻捷报有感而发,在画中题道“声催起舞成佳德,骨傲冰霜号国花。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清晨,我空军由桂飞衡,击落敌机七架。欣庆之余,忽忆祖逖当年之闻鸡起舞,卒清中原。暨中华今日之历尽冰霜,犹俨然不拔。感成斯作,亦云天籁,即题句以志胜概。”
▲马万里《鸡虫图》 柳州博物馆藏
在特殊的年代里,雅致的怡情之作往往更多是书画家情感的宣泄。画家马万里在《鸡虫图》中题道“群雏啄食亦相呼,为富无仁愧此图。风雨晦时尤爱汝,声声催起荡倭奴”,深刻表达出中国人奋力抗击日军的决心。
▲赵少昂《花鸟图》 柳州博物馆藏
▲赵少昂《花鸟图》 柳州博物馆藏
军人的墨痕,仿佛是战场的刀光剑影。挥洒之时,如入敌阵。当前线战事得胜,画家叹中华历尽冰霜而俨然不拔,欣庆有作。阚宗骥于1946年秋写下“清风一片樨香里,领略归来不羡仙”的诗句,是艰苦抗战胜利后难得的喜悦。
▲阚宗骥《自书诗屏》 柳州博物馆藏
南北水陆交通要道的柳州,因战争的爆发而产生了别样的发展轨迹,一张张老照片和绘画作品讲述着属于柳州的战时英雄故事。
▲经历日军空袭后的柳州
▲素描作品《跑空袭》记录了柳州市民躲避日军空袭的场景
▲1939年为便利柳北居民而搭设的浮桥
▲1944年为阻击日军,柳州铁桥被炸毁
抗战期间,柳州人民团结一致,身体力行守护家园,抵御日军侵袭。战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西分署在柳州成立,对难民进行救济和安置,重建新家园。
▲修建机场时百人拉碾子的场景
▲夯筑机场跑道
▲素描作品《乐群社的一角》
▲善后救济总署广西分署于羊角山给难童发放衣物
《片断》柳州抗战书画 ·旧影集
以上图影资料摘录柳州博物馆编辑出版的《片断》书籍(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该书集中收录抗战时柳州境内的书画与影像资料,记载了一方地域的艰难岁月和抗日事迹。
“七七事变”八十三周年之际,回望祖国和家园的荣辱,留下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片断》作为柳州本土抗战史料汇编,从绘画旧影角度带领读者感受自己家园曾经的模样,或先辈曾经历的情景,真实而鲜活的画面或许会比简单的文字叙述更有力量。柳州博物馆通过图影回顾那段艰难岁月,激励新时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