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柳州博物馆组织创办的《五彩羽衣——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展》、《似雪银花——柳州少数民族银饰展》两个对外交流展览,主要展出广西壮族、侗族、苗族、瑶族等四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代表服装及精美银饰共100套件,分别从服饰、银饰两个不同侧重视角让观众零距离接触,切身感受各少数民族在服饰、银饰、饮食、建筑、节日、礼乐、婚俗、语言等独特风貌,以及淳朴的民族习俗。

 

    民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瑰宝。在许多没有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地区中,民族服饰是最能彰显民族文化特色与历史的物品。款式多样、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展示了各民族的聪明才智,体现出不同的习俗和信仰,为人们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服饰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没有先进生产工具支撑的古代,少数民族劳动人民亲自动手,从种植到纺线,从织布到染色,从刺绣到成衣,每一件服饰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制作。在民族特质文化的背景下,都有其不同寻常的艺术特点,堪称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


本次展览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展示

分别为:铜鼓、服饰、银饰、面具、织绣



铜鼓展区


文件名

文件名


    铜鼓,是一种青铜礼乐器,流行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长达二千六百多年。铜鼓曾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也作为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广泛用于陈列、集众、盟会、战阵、祭祀、娱乐、丧葬等场合。同时,铜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品,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反映了铸造及使用铜鼓的民族的经济状况、工艺水平和文化面貌。


服饰展区



文件名

文件名

       柳州地处桂中,是一个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汉族、壮族、苗族、侗族、瑶族、京族、水族、彝族、毛南族、回族、仡佬族、仫佬族等12个民族,现如今聚居于此的民族更是达到48个之多。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使柳州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形式各异、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而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显性表现,生活在柳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服饰类型。从这些色彩绚烂、造型神秘优雅的民族服饰中,我们能够认识到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共同组成了多姿多彩、内容底蕴丰富的服饰文化,同时还能反映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等,成为彰显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文件名


文件名


瑶族女服

柳州博物馆藏


文件名

侗族女服

柳州博物馆藏

文件名

壮族女服

柳州博物馆藏

文件名

苗族女服

柳州博物馆藏



银饰展区


文件名

文件名

文件名


    银饰品是指用银打造出来的各种首饰。银首饰包括头饰、发饰、手饰、颈饰、耳饰、佩件及挂件等。银首饰品种繁多,用途广泛,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如头饰中的银冠;颈饰中的项圈、长命锁;发饰中的银簪、银钗;手中的银戒指、银手镯;还有银护身符、银针线筒、等一系列可随身佩戴悬挂的银饰品,林林总总,美不胜收。而银饰品更多的时候是和服饰搭配一起使用的,尤其是少数民族服饰里,银饰品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少数民族银饰的加工,基本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文件名

文件名

文件名

文件名


面具展区


文件名

文件名

 

    傩文化是中国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一种古老文化,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物质遗存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沉淀,不仅包含复杂的原始文化因子,同时也显现了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广西环江毛南族傩面具的艺术形象丰富,主要来源于毛南族歌谣、师公唱本、口述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学。傩面具按照面具角色基本可分为善神、文神、凶神,此外还有家神、丑角和其他配角等。这些傩面具区分角色,强化傩神性格,烘托渲染傩戏气氛,并且传递毛南族的审美情趣,具有祭祀、文化传承、原始信仰、情感寄托、教育教化和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织绣展区


文件名


    织锦是地纹经纬线与各种色线相互交织起花的多重织物。他们或通经断纬起花,或通纬断经起花,或通经通纬起花。早在汉代,广西就已经出现织工考究的回纹锦。宋代时,广西左、右江一带的方纹炎布锦和花束锦驰名岭南。明万历时期,广西龙凤纹壮锦成为朝廷贡锦。清代以后,广西壮、侗、苗、瑶、毛南等民族逐渐发展自己的织锦工艺,成为岭南各具特色的民族织锦。


文件名


文件名


     展厅场景    


文件名

文件名



柳州作为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为城市的建设、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付出了艰辛努力。柳州博物馆通过精心筹备推出的本次展览,意将本地区民族服饰之美与观众交流、分享。通过展示与传播,一步步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不仅仅存在于老一代记忆里与博物馆的展品,而是和当今美好生活共存的一种文化艺术,从中探索与重拾民族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