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颂党恩|柳州学生军
在柳州民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发出的震撼山河的抗日救亡怒吼声中,柳州先后有两批青年学子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义愤填膺,投笔从戎,毅然参加桂系当局组建的广西学生军,投入到直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去。

文件名

第一届柳州学生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9月22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与国民党联合组织民族统一战线和武装队伍,开展抗日活动的方针办法。国民党此时也开始表现出了积极抗战的态度,当时的新桂系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感召和全国民抗战浪潮的推动下,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一方面出兵淞护与日军作战,另一方面即着手于1937年秋组建一批学生军到各战区进行各种服务。
这批学生军是从邕、梧、桂、柳四市学生中以招考的办法选取的,约300人,其中大部分为中学生,还有40余名大学生及20余名国防艺术社社员。
中共广西省工委要求各地党组织积极动员进步学生参加学生军,并安排了一批地下党员进入学生军中,培养并吸收其中的优秀学生入党。
柳州进步学生参加学生军的达50多人,他们绝大多数是广西省立柳州中学(今柳州高中)的学生,其中四人不久前在柳州中学入党。到第二年(1938年)柳州籍的学生军又有多人入党。
当年柳州籍学生军成员罗怡林提起往事还历历在目:

“11月初一,全省学生军在桂林李家村集中开展军事和政治训练,军事训练的内容是学习防空、防奸知识,训练射击技能及急行军,强行军,夜行军,野外演习等。女学生军还加学战地救护常识。政治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培训群众参加抗日。1937年12月14日离开桂林前,广西学生军发出了《告广西同胞书》《告别广西同学书》《告全国同胞书》,表达了誓死抗战,驱逐日本侵略军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届柳州学生军

文件名

第二届学生军组建于1938年1月底,当时,广州、武汉已相继失守,广西面临日寇入侵的直接威胁,而广西部队大部份已调往前线直接参战,留守的不足以御敌。鉴于上次学生军在宣传组织群众、配合正规军作战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广西当局又一次想到了组建学生军。
1938年11月,广西绥靖公署公开在报上登载招生的布告,同时由省政府布置各校动员学生参加,原计划成立一个团,招收1200人。报名者竟达18000余人,当局只好改变原计划,增加招收名额,最后录取了4200余人。其中女生500多人。学生军最后编为三个团。
柳州市原先只准备招收30名,两天内报名竞达300人之多,教育局于第三天只好中止报名工作,但学生仍不断涌向政府,经请示,柳州录取的名额扩大为80名。
中共广西省委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及当时形势,一如既往积极支持广西当局又一次组织学生军的行动,并派了90多名党员加入学生军中,占全省党员数的10%以上。
数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队员之一王椿湘仍然清晰记得当时由柳州出发到桂林进行政治军事训练及开展工作的情景:

“1938年11月20日上午,是我们出发桂林集训的日子,县府虽然没有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但队伍在县府大院集合编队时,县长杨盟亲临讲话,之后,队伍由盖昌码头乘船过江,经由谷埠街,鱼峰山下走上柳桂公路,送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离情依依,沿着公路一直送到马鹿山脚,在领队的官员多次劝阻下,送别的人群才停步前进,同学们心情激动,含着热泪向亲人挥手告别。

在桂林经过几个月紧张的军事、政治训练后,柳州的同学编入第一团第二大队第六中队,并于1939年4月开赴桂东一带开展工作,全队120人,柳州的同学占了三分之二,是全队的主力。在党员队长和政治指导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每到一个地方都深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做家务、干农活,同群众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我们除了直接向群众宣传抗战救国的道理外,还协助各县建立健全一些抗战的团体,并进行必要的训练活动。

文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