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山汉墓

1979年,在距柳州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九头山村西,发现了三座残存封土的古墓,普查编号分别为M1、M2、M3。1982年冬,柳州博物馆对M1进行了清理。此墓形制为西汉晚期长方竖穴土坑墓。墓中出土汉宣帝时五铢钱、昭明镜、日光镜、陶器等。1983年10月,柳州博物馆对M2进行了清理,两墓室共出土各类文物20余件。

九头山已清理的两座汉墓,墓葬形制较为常见,出土文物比较丰富。这些出土文物,从材质上看,包括铜、铁、陶、漆、玉石及复合材料;从随葬品反映到生活当中的功用看,可分为礼器、酒器、饮食器、盥洗器、炊具、农具、生活用具、文房用具、货币、装饰品等,它们包容反映了当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较好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M1出土铁锸、铁条以及M2出土铁刀等铁器,M1出土的铁锸,更是柳州发现最早的铁制农具,表明距今2000年左右的潭中人已经使用上了较为先进的铁制工具,柳州农业在汉代已摆脱原始农业形态得到较快发展。

M1出土宣帝“五铢”,M2出土“大泉五十”莽钱,表明了当时柳州的经济发展与区内各地保持了同步,货币经济亦开始正式形成。

九头山汉墓所出随葬装饰品项饰两串,选材多样,做工精细,色彩艳丽。M1一串24粒,其中有玛瑙、琉璃、绿松石、紫晶等无机宝石材料,主饰所用材料为滑石管。紫晶作为项饰材料出土,在广西颇为罕见。

M2出土项饰一串131粒,所用材料有琉璃、珊瑚、松石等,现状保持完好,晶莹剔透。在广西出土项饰中,为组合串饰粒数之最。其中水晶主饰为六棱柱状,中间贯孔,与合浦、贵港一带汉墓所出水晶饰品在造型和切磨工艺上如出一辙。广西沿海地区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琉璃、玛瑙、琥珀等配饰品。据历史记载,本地不产这些东西,很可能是由海外输入的。《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时已由政府派出使者,带上翻译和应募的商人,从合浦乘船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各地,进行友好访问和贸易。当时入海的人们常常时“赍黄金杂缯而往”,“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九头山汉墓琉璃、玛瑙的出土,也是这种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同时也证明了,在汉代由合浦港对外贸易所得“奇石异物”的北传亦需借道柳州;证明了当时的柳州已成为广西南北水路交通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九头山汉墓的发现与清理,最为重大的现实意义,莫过于印证了历史上关于柳州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县建制的记载,是柳州的建制历史坚实的物证。


文件名

                                    九头山汉墓原貌

文件名

九头山汉墓发掘现场

文件名

九头山汉墓器物清理现场


文件名

出土的部分藏品